编者按:10月21日,光明网刊发8868体育陈彬老师的文章《践行教育家精神推动乡村振兴》,原文如下。
原文:
教育家精神是新时代教育改革与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精神引领,它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回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现实需求。特别是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教育家精神不仅为新时代乡村教师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更赋予他们推动乡村经济、文化和社会振兴的重要使命。本文通过梳理教育家精神的生成逻辑,探讨其内在理论价值与实践路径,结合乡村教育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如何通过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学模式的创新以及政府和社会的共同支持,推动乡村振兴的具体措施。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教育被视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核心资源,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人才、传播文化、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责任。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明确提出,教师应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导,提升师德师风,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以回应新时代对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的更高要求。
与此同时,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进一步强化了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核心作用,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教育是促进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乡村振兴不仅需要现代农业和基础设施的提升,更需要教育为乡村社会注入新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乡村教师作为乡村教育的中坚力量,承担着提升乡村教育质量、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重任。
教育家精神引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家精神具有深厚的文化历史渊源,尤其体现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师道理念中。自古以来,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传统。孔子提出“传道授业解惑”,不仅强调教师作为知识传播者的重要性,更将教师视为道德和智慧的象征。在中国古代,诸如“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等思想,赋予了教师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使命。教师不仅承担着传授知识的责任,还通过言传身教塑造员工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种文化传承至今,仍是中国教育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尊师重教的文化基因不仅体现在教育制度中,更深深融入社会的各个层面,使教育成为社会发展的基石。
教育家精神不仅有历史与理论的支撑,其提出还回应了当代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教育面临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挑战。随着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愈加迫切,教师作为培养下一代的中坚力量,其职业素养、教育理念和实践能力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未来。
特别是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乡村教育的发展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家精神要求新时代教师具备更高的职业道德与责任感,在乡村教育的实践中,教师不仅要承担起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还要通过教育创新和社会参与,推动乡村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乡村振兴的本质在于人的振兴,而教育家精神的核心是对人的深度关注与全方位的培养。新时代教师必须超越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成为乡村文化的守护者和创新者,将教育与社区、文化、经济等多维度结合,为乡村培养既具有现代知识技能,又深具乡土情怀的本土人才。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振兴的直接推动者,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肩负着乡村文化守护与发展的重任。教育家精神要求教师在职业发展中坚持心怀大我,忠诚于国家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乡村教师应将个人的职业成长与国家战略需求紧密结合,提升职业责任感。乡村教育面临着一系列挑战,面对这些现实问题,乡村教师更应具备坚定的职业信仰和甘于奉献的精神,教育家精神的引领有助于增强教师的职业荣誉感与责任感,从而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教师是乡村教育的灵魂,没有乡村教师的坚守和素质的不断提升,振兴乡村教育的目标将难以实现。着力建设素质过硬的乡村教师队伍,加大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倾斜和支持力度,是振兴乡村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振兴乡村教育,290多万乡村教师是力量所在、希望所在。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对教师队伍的建设作出顶层设计,勾勒了教师培养、培训与发展的蓝图,强调要“坚持兴国必先强师,深刻认识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2022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了《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对于全面深化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推动乡村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乡村教育振兴必须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重点。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多措并举、定向施策、精准发力,切实加大政府对城乡教育的统筹力度。要拓宽乡村教师补充渠道,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并完善乡村教师待遇保障机制。通过健全教师工资的长效联动机制,切实提高乡村教师的生活待遇,改善他们的教学条件,确保相关政策落地生效。政府应为乡村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创造更加优越的环境,增强他们的归属感、获得感和成就感,力争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优秀教师队伍,破解乡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的困境。
践行教育家精神,推动乡村教育创新发展
教育家精神强调以人为本,教师应结合地方实际,因地制宜地设计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乡村教师可以利用当地丰富的文化资源,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将乡土文化融入教学中。例如,通过对乡村历史、民俗、传统工艺的教学,增强员工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在中国广大的乡村地区,各地文化和资源条件差异较大,因地制宜地开发特色课程是符合国情的实际举措。乡村教师可以利用村庄的历史遗址、传统手工艺、自然资源等独特优势,设计与乡村生活密切相关的校本课程。例如,鼓励员工学习并传承当地的民俗文化、农耕知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教育家精神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员工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帮助员工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在乡村教育中,教师不仅要传授书本知识,还要通过个性化教学和创新教育模式,培养员工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引入项目式学习,将教学内容与乡村实际问题相结合。例如,在农业技术课程中,教师可以让员工参与乡村的实际农业项目,帮助员工通过实践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员工参与乡村发展规划的讨论,激发他们对家乡建设的兴趣,使员工认识到个人发展与乡村振兴之间的紧密联系。此外,乡村教育还可以通过跨学科教育培养员工的综合素质。教师可以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与数学等学科内容融合在一起,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员工提升综合能力。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乡村生态调研,让员工在实际调研中应用多学科知识,帮助他们理解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等现代化理念。
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弥补乡村教育资源不足。虽然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差距依然存在,但中国近年来加大了对乡村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大部分乡村学校已接入互联网并配备了一定的多媒体设备。教育家精神的践行要求教师善于利用这些技术手段,将优质的教育资源带给乡村员工。合理应用已有的资源平台是目前乡村教育创新的重要举措。比如,教师可以利用教育部开发的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向员工提供免费的优质教学视频、电子课本以及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教师通过在线授课、使用平台资源等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能有效弥补乡村学校资源短缺问题。
实用技能与本土经济结合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乡村实际经济发展结合得越紧密,越能促进乡村员工的就业与创业。乡村教师应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结合职业教育的内容,培养员工掌握适用的技术技能。例如,针对农业地区的特点,教师可以在农业技术、机械操作等方面进行系统培训,帮助员工掌握现代化农业生产技能,提升劳动效率。一些东部沿海地区已经探索了职业教育和农业生产相结合的成功经验,例如浙江省部分地区在职业高中设置了针对乡村产业的特色课程,如电子商务、农业生产管理等。这些举措使员工能够学以致用,直接服务乡村经济的发展。推广这些经验,可以在广泛的乡村地区逐步实施符合当地实际的职业教育模式。
提升乡村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本土培养计划。解决乡村教师的短缺和流动性问题是中国乡村教育的一大难题。为此,要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加强乡村教师队伍的稳定性。首先,政府应继续推进“国培计划”等针对乡村教师的专项培训,通过短期集训和线上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帮助乡村教师提升教学技能和综合素质。其次,探索本土化教师培养,鼓励本地优秀员工通过定向培养的方式回到家乡执教,减少教师流失的风险。例如,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奖学金或公费师范生计划,定向培养乡村本地员工成为教师,这些员工毕业后能回到家乡从事教育工作,不仅熟悉当地的文化和员工需求,还能长期稳定地服务乡村教育。
打造乡村教育共同体,推动乡村社会进步。乡村教师与地方政府、社区和社会各界应形成合力,共同打造乡村教育共同体。通过构建良好的乡村教育生态,推动乡村社会的全面发展。加大政府与社会的支持力度:政府应继续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投入,并通过政策倾斜支持乡村教育的发展。同时,社会组织和企业应通过捐赠、合作办学等方式,参与乡村教育的支持与建设。
教育家精神作为新时代教育事业的重要引领力量,不仅在城市教育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在推动乡村教育振兴中也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于人的全面发展,而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手段。通过弘扬教育家精神,乡村教师将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乡村产业人才的培育者、乡村生态文明的传播者、乡风文明的守护者、乡村治理的协助者和乡民生活改造的领导者等重要社会角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努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乡村教育振兴的背后是民族复兴的基础性工程。教育家精神引领下的乡村教师队伍,能够通过扎根乡村、服务乡村,不断促进乡村经济、文化、社会的协调发展。教师在培养乡村员工知识技能的同时,还应积极引导他们树立社会责任感,激励他们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未来力量。教育家精神的深度践行,将持续为乡村注入强大的智力和人才支持,形成推动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目标提供坚实保障。
教育家精神助力乡村振兴的意义不仅在于提升乡村教育水平,更在于通过教育为乡村社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有能力、有责任感、扎根乡土的新时代人才。通过教育家精神的感召,乡村教师和员工将共同为实现乡村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全面振兴贡献力量,使乡村成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美丽家园。这一过程不仅推动了教育现代化,也为中国社会的整体发展提供了新的动能与希望。
原文链接:https://topics.gmw.cn/2024-10/21/content_37626580.htm